The book of Kuan-yin-tzu
尹喜 著
葛洪 序
洪体存蒿艾之質。偶好喬松之寿。知道之士雖微賤。必親也。雖夷狄。必貴也。後遇鄭君思遠。鄭君多玉笈瓊 笥之書。服餌開我以至道之良薬。呼吸洗我以紫清之上味。後屬洪以尹真人文始経九篇。洪愛之誦之。蔵之拜之。宇者。道也。柱者。建天地也。極 者。尊聖人也。符者。精神魂魄也。鑑者。心也。匕者。食也。釜者。化也。籌者。物也。薬者。雑治也。洪毎味之。泠泠然若躡飛葉。而游乎天地之 混溟。茫茫乎若履横杖。而浮乎大海之渺漠。超若処金碧琳琅之居。森若握鬼魅神姦之印。倏若飄鸞鶴。怒若闘虎兕。清若浴碧。惨若夢紅。擒縦大 道。渾淪至理。方士不能到。先儒未嘗言。可仰而不可攀。可玩而不可執。可鑑而不可思。可符而不可言。其忘物遺世者之所言乎。其絶跡去智者之所 言乎。其同陰陽而冥彼此者之所言乎。何如此之尊高。何如此之広大。又何如此之簡易也。洪親受之。
咸和二年五月朔丹陽葛洪稚川序
宇者道也
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天物怒流。人事錯錯然。若若乎回也。戞戞乎闘 也。勿勿乎似而非也。而争之。而介之。而唄之。而嘖之。而去之。而要之。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鏤塵。聖智造迷。鬼神不識。唯不可為。不可致。不 可測。不可分。故曰天。曰命。曰神。曰玄。合曰道。
無一物非天。無一物非命。無一物非神。無一物非玄。物既如此。人豈不然。人皆可曰天。人皆可曰神。人皆 可致命通玄。不可彼天此非天。彼神此非神。彼命此非命。彼玄此非玄。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尽神。致命造玄。学之。徇異名析同実。得 之。契同実。忘異名。
観道者如観水。以観沼為未足。則之河。之江。之海。曰水至也。殊不知我之津液涎涙皆水。
道無人。聖人不見甲是道。乙非道。道無我。聖人不見已進道。已退道。以不有道。故不無道。以不得道。故 不失道。
不知道。妄意卜者。如射覆孟。高之存金存玉。中之存角存羽。卑之存瓦存石。是乎。非是乎。唯置物者知 之。
一陶能作万器。終無有一器能作陶者。能害陶者。一道能作万物。終無有一物能作道者。能害道者。
道茫茫而無知乎。心儻儻而無羈乎。物迭迭而無非乎。電之逸乎。沙之飛乎。聖人以知心一物一道一。三物又合 為一。不以一格不一。不以不一害一。
以盆為沼。以石為島。魚環游之。不知其幾千万里而不窮也。夫何故。水無源無帰。聖人之道。本無首。末無 尾。所以応物不窮。
無愛道。愛者水也。無観道。観者火也。無逐道。逐者木也。無言道。言者金也。無思道。思者土也。唯聖人 不離本情。而登大道。心既未萌。道亦假之。
重雲蔽天。江湖黯然。游魚茫然。忽望波明食動。幸賜于天。即而就之。魚釣斃焉。不知我無我。而逐道者亦 然。
方術之在天下多矣。或尚晦。或尚明。或尚強。或尚弱。執之皆事。不執之皆道。
道終不可得。彼可得者。名徳不名道。道終不可行。彼可行者。名行不名道。聖人以可得可行者。所以善吾 生。以不可得不可行者。所以善吾死。
聞道之後。有所為有所執者。所以之人。無所為無所執者。所以之天。為者必敗。執者必失。故聞道於朝。可 死於夕。
一情冥。為聖人。一情善。為賢人。一情悪。為小人。一情冥者。自有之無。不可得而示。一情善悪者。自無 起有。不可得而秘。一情善悪為有知。惟動物有之。一情冥為無知。溥天之下。道無不在。
勿以聖人力行不怠。則曰道以勤成。勿以聖人堅守不易。則曰道以執得。聖人力行。猶之発矢。因彼而行。我 不自行。聖人堅守。猶之握矢。因彼而守。我不自守。
若以言行学識求道。互相展転。無有得時。知言如泉鳴。知行如禽飛。知学如擷影。知識如計夢。一息不存。 道将来契。
以事建物則難。以道棄物則易。天下之物。無不成之難。壌之易。
一灼之火。能焼万物。物亡而火何存。一息之道。能冥万物。物亡而道何在。
人生在世。有生一日死者。有生十年死者。有生百年死者。一日死者。如一息得道。十年百年死者。如歴久得 道。彼未死者。雖動作昭智。止名為生。不名為死。彼未契道者。雖動作昭智。止名為事。不名為道。
不知吾道無言無行。而即有言有行者求道。忽遇異物。横執為道。殊不知捨源求流。無時得源。捨本求末。無 時得本。
習射習御習琴習奕。終無一事可以一息得者。唯道無形無方。故可得之一息。
両人射。相遇則工拙見。両人奕。相遇則勝負見。両人道。相遇則無可示。無可示者。則無工無拙。無勝無 負。
吾道如海。有億万金投之不見。有億万石投之不見。有億万汗穢投之不見。能運小鰕小魚。能運 大鯤大鯨。合衆水而受之。不為有余。散衆水而分之、不為不足。
吾道如処暗。夫処明者。不見暗中一物。而処暗者。能見明中区事。
小人之権帰於悪。君子之権帰於善。聖人之権帰於無所得。唯無所得。所以為道。
吾道如剣。以刃割物即利。以手握刃即傷。
籩不問豆。豆不答籩。瓦不問石。石不答瓦。道亦不失。問与答与。一気往来。道何在。
仰道者跂。如道者駸。皆知道之事。不知道之道。是以聖人不望道而歉。不恃道而豊。不借道於 聖。不賈道於愚。
柱者建天地也
若椀若盂。若瓶若壷。若甕若盎。皆能建天地。兆亀数蓍。破瓦文石。皆能告吉凶。是知天地万物成理。一物 包焉。物物皆包之。各不相借。以我之精。合彼之精。両精相搏。而神応之。一雌一雄。卵生。一牝一牡。胎生。形者彼之精。理者彼之神。愛者我之 精。観者我之神。愛為水。観為火。愛執而観因之為木。観存而愛摂之為金。先想乎一元之気。具乎一物。執愛之。以合彼之形。冥観之。以合彼之 理。則象存矣。一運之象。周乎太空。自中而升為天。自中而降為地。無有升而不降。無有降而不升。升者為火。降者為水。欲升而不能升者。為木。 欲降而不能降者。為金。木之為物。鑚之得火。絞之得水。金之為物。撃之得火。鎔之得水。金木者。水火之交也。水為精。為天。火為神。為地。木 為魂。為人。金為魄。為物。運而不已者為時。包而有在者為方。惟土終始之。有解之者。有示之者。
天下之人。蓋不可以億兆計。人人之夢各異。夜夜之夢各異。有天有地。有人有物。皆思成之。蓋不可以塵 計。安知今之天地。非有思者乎。
心応棗。肝応楡。我通天地。将陰夢水。将晴夢火。天地通我。我与天地。似契似離。純純各帰。
天地雖大。有色有形。有数有方。吾有非色非形。非数非方。而天天地地者存。
死胎中者。死卵中者。亦人亦物。天地雖大。彼固不知。計天地者。皆我区識。譬如手不触刃。刃不傷人。
夢中。鑑中。水中。皆有天地存焉。欲去夢天地者。寝不寐。欲去鑑天地者。形不照。欲去水天地者。盎不 汲。彼之有無。在此不在彼。是以聖人不去天地。去識。
天非自天。有為天者。地非自地。有為地者。譬如屋宇舟車。待人而成。彼不自成。知彼有待。知此無待。上 不見天。下不見地。内不見我。外不見人。
有時者気。彼非気者。未嘗有画夜。有方者形。彼非形者。未嘗有南北。何謂非気。気之所自生者。如揺箑得 風。彼未揺時。非風之気。彼已揺時。即名為気。何謂非形。形之所自生者。如鑚木得火。彼未鑚時。非火之形。彼已鑚時。即名為形。
寒暑温涼之変。如瓦石之類。置之火即熱。置之水即寒。呵之即温。吹之即涼。特因外物有去有来。而彼瓦石 無去無来。譬如水中之影。有去有来。所謂水者。実無去来。
衣揺空得風。気嘘物得水。水注水即鳴。石撃石即光。知此説者。風雨雷電。皆可為之。蓋風雨雷電。皆縁気 而生。而気縁心生。猶如内想大火。久之覚熱。内想大水。久之覚寒。知此説者。天地之徳。皆可同之。
五雲之変。可以卜当年之豊歉。八風之朝。可以卜当時之吉凶。是知休咎災祥。一気之運耳。渾人我。同天 地。而彼私智。認而已之。
天地寓。万物寓。我寓。道寓。苟離于寓。道亦不立。
極者尊聖人也
聖人之治天下。不我賢愚。故因人之賢而賢之。因人之愚而愚之。不我是非。故因事之是而是之。因事之非而 非之。知古今之大同。故或先古。或先今。知内外之大同。故或先内或先外。天下之物。無得以累之。故本之以謙。天下之物。無得以外之。故含之以 虚。天下之物。無得以難之。故行之以易。天下之物。無得以窒之。故変之以権。以此中天下。可以制礼。以此和天下。可以作楽。以此公天下。可以 理財。以此周天下。可以禦侮。以此因天下。可以立法。以此観天下。可以制器。聖人不以一己治天下。而以天下治天下。天下帰功於聖人。聖人任功 於天下。所以尭舜禹湯之治天下。天下皆曰自然。
天無不覆。有生有殺。而天無愛悪。日無不照。有妍有醜。而日無厚薄。
聖人之道天命。非聖人能自道。聖人之徳時符。非聖人能自徳。聖人之事人為。非聖人能自事。是以聖人不有 道。不有徳。不有事。
聖人知我無我。故同之以仁。知事無我。故権之以義。知心無我。故戒之以礼。知識無我。故照之以智。知言 無我。故守之以信。
聖人之道。或以仁為仁。或以義為仁。或以礼以智以信為仁。仁義礼智信。各兼五者。聖人一之不膠。天下名 之不得。
勿以行観聖人。道無蹟。勿以言観聖人。道無言。勿以能観聖人。道無為。勿以貌観聖人。道無形。
行雖至卓。不離高下。言雖至工。不離是非。能雖至神。不離巧拙。貌雖至殊。不離妍醜。聖人仮此以示天 下。天下冥此。乃見聖人。
聖人師蜂。立君臣。師蜘蛛。立網罟。師拱鼠。制礼。師戦蟻。制兵。衆人師賢人。賢人師聖人。聖人師万 物。唯聖人同物所以無我。
聖人曰道。観天地人物皆吾道。倡和之。始終之。青黄之。卵翼之。不愛道。不棄物。不尊君子。不賤小人。 賢人曰物。物物不同。旦旦去之。旦旦与之。長之短之。直之方之。是為物易者也。殊不知聖人鄙雑厠。別分居。所以為人。不以此為己。
聖人之於衆人。飲食衣服同也。屋宇舟車同也。貴賤貧富同也。衆人毎同聖人。聖人毎同衆人。彼仰其高侈其 大者。其然乎。 其不然乎。
魚欲異群。魚捨水躍岸即死。虎欲異群。虎捨山入市即擒。聖人不異衆人。特物不能拘爾。
道無作。以道応世者。是事非道。道無方。以道寓物者。是物非道。聖人竟不能出道以示人。
如鍾鍾然。如鍾鼓然。聖人之言則然。如車車然。如車舟然。聖人之行則然。唯莫能名。所以退天下之言。唯 莫能知。所以奪天下之智。
蝍蛆食蛇。蛇食蛙。蛙食蝍蛆。互相食也。聖人之言亦然。言有無之弊。又言非有非無之弊。又言去非有非無 之弊。言之如引鋸然。唯善聖者。不留一言。
若龍若蛟。若蛇若亀。若魚若蛤。龍皆能之。蛟。蛟而已。不能為龍。不能為蛇為亀為魚為蛤。聖人龍之。賢 人蛟之。
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静若鏡。其応若響。芒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嘗先 人。而常随人。
渾乎洋乎。遊太初乎。時金己。時玉己。時糞己。時土己。時翔物。時逐物。時山物。時淵物。端乎権乎。狂 乎愚乎。
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則声悽悽然。有思心。則声遅遅然。有怨心。則声回回然。有慕心。則声裴裴然。所謂 悲思怨慕者。非手非竹。非絲非桐。得之心。符之手。得之手。符之物。人之有道者。莫不中道。
聖人以有言有為有思者。所以同乎人。以未嘗言未嘗為未嘗思者。所以異乎人。
利害心愈明。則親不睦。賢愚心愈明。則友不交。是非心愈明。則事不成。好醜心愈明。則物不契。是以聖人 渾之。
世之愚拙者。妄援聖人之愚拙自解。殊不知聖人時愚時明。時拙時巧。
以聖師聖者賢人。以賢師聖者聖人。蓋以聖師聖者。徇跡而忘道。以賢師聖者。反跡而合道。
賢人趨上而不見下。衆人趨下而不見上。聖人通乎上下。惟其宜之。豈曰離賢人衆人。別有聖人也哉。
天下之理。夫者唱。婦者随。牡者馳。牝者逐。雄者鳴。雌者応。是以聖人制言行。而賢人拘之。
聖人道雖虎変。事則鼈行。道雖絲紛。事則棊布。
所謂聖人之道者。胡然子子爾。胡然徹徹爾。胡然堂堂爾。胡然臧臧爾。惟其偏偶万物。而無一物能偶之。故 能貴万物。
雲之巻舒。禽之飛翔。皆在虚空中。所以変化不窮。聖人之道則然。
符者精神魂魄也
水可析可合。精無人也。火因膏因薪。神無我也。故耳蔽。前後皆可聞。無人。智崇無人。一奇無人。冬凋秋 物無人。黒不可変無人。北壽無人。皆精。舌即歯牙成言。無我。礼卑無我。二偶無我。夏因春物無我。赤可変無我。南夭無我。皆神。以精無人。故 米去穀則精存。以神無我。故鬼憑物則神見。全精者忘是非。忘得失。在此者非彼。抱神者時晦明。時強弱。在彼者非此。
精神。水火也。五行互生滅之。其来無首。其往無尾。則吾之精。一滴不存亡爾。吾之神。一欻無起滅爾。惟 無我無人。無首無尾。所以与天地冥。
精者水。魄者金。神者火。魂者木。精主水。魄主金。金生水。故精者魄蔵之。神主火。魂主木。木生火。故 神者魂蔵之。惟水之為物。能蔵金而息之。能滋木而栄之。所以析魂魄。惟火之為物。能鎔金而銷之。能燔木而焼之。所以冥魂魄。惟精在天為寒。在 地為水。在人為精。神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為神。魄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人為魄。魂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人為魂。惟以我之精。合天地 万物之精。譬如万水可合為一水。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譬如万火可合為一火。以我之魄。合天地万物之魄。譬如金之為物。可合異金而鎔之為 一金。以我之魂。合天地万物之魂。譬如木之為物。可接異木而生之為一木。則天地万物。皆吾精吾神吾魄吾魂。何者死。何者生。
五行之運。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因魄有精。五者。回環不已。所以我之偽心。流転造 化。幾億万歳。未有窮極。然核芽相生。不知其幾万株。天地雖大。不能芽空中之核。雌卵相生。不知其幾万禽。陰陽雖妙。不能卵無雄之雌。惟其来 干我者。皆摂之一息。則変物為我。無物非我。所謂五行者。孰能変之。
衆人以魄摂魂者。金有余則木不足也。聖人以魂運魄者。木有余則金不足也。蓋魄之蔵。魂倶之。魂之遊。魄 因之。魂昼寓目。魄夜舎肝。寓目能見。舎肝能夢。見者魂。無分別。析之者分別。析之曰天地者。魂狃習也。夢者魄。無分別。析之者分別。析之曰 彼我者。魄狃習也。火生土。故神生意。土生金。故意生魄。神之所動。不名神名意。意之所動。不名意名魄。惟聖人知我無我。知物無物。皆因思慮 計之而有。是以万物之来。我皆対之以性。而不対之以心。性者。心未萌也。無心則無意矣。蓋無火則無土。無意則無魄矣。蓋無土則無金。一者不 存。五者皆廃。既能渾天地万物以為魂。斯能渾天地万物以為魄。凡造化所妙皆吾魂。凡造化所有皆吾魄。則無有一物可役我者。
鬼云為魂。鬼白為魄。於文則然。鬼者。人死所変。云者風。風者木。白者気。気者金。風散。故軽清。軽清 者上天。金堅。故重濁。重濁者入地。軽清者。魄従魂升。重濁者。魂従魄降。有以仁升者。為木星佐。有以義升者。為金星佐。有以礼升者。為火星 佐。有以智升者。為水星佐。有以信升者。為土星佐。有以不仁沈者。木賊之。不義沈者。金賊之。不礼沈者。火賊之。不智沈者。水賊之。不信沈 者。土賊之。魂魄半之。則在人間。升魂為貴。降魄為賤。霊魂為賢。厲魄為愚。軽魂為明。重魄為暗。揚魂為羽。鈍魄為毛。明魂為神。幽魄為鬼。 其形其居。其識其好。皆以五行契之。惟五行之数。参差不一。所以万物之多。盈天地間。猶未已也。以五事帰五行。以五行作五蟲。可勝言哉。譬如 兆亀数蓍。至誠自契。五行応之。誠苟不至。兆之数之。無一応者。聖人仮物以遊世。五行不得不対。
三者具有魂。魂者識。目者精。色者神。見之者為魂。耳口鼻心之類。在此生者。愛為精。為彼生父本。観為 神。為彼生母本。愛観雖異。皆同識生。彼生生本。在彼生者。一為父。故受気於父。気為水。二為母。故受血於母。血為火。有父有母。彼生生矣。 惟其愛之無識。如鎖之交。観之無識。如燈之照。吾識不萌。吾生何有。
如桴扣鼓。鼓之形者。我之有也。鼓之声者。我之感也。桴已往矣。余声尚存。終亦不存而已矣。鼓之形如我 之精。鼓之声如我之神。其余声者。猶之魂魄。知夫倏往倏来。則五行之気。我何有哉。
夫果之有核。必待水火土三者具矣。然後相生不窮。三者不具。如大旱大潦大塊。皆不足以生物。精水。神 火。意土。三者本不交。惟人以根合之。故能於其中。横見有事。猶如術呪。能於至無。見多有事。
魂者木也。木根於冬水。而花於夏火。故人之魂。蔵於夜精而見於昼神。合乎精。故所見我独。蓋精未嘗有 人。合乎神。故所見人同。蓋神未嘗有我。
知夫此身如夢中身。随情所見者。可以飛神作我。而遊太清。知夫此物如夢中物。随情所見者。可以凝精作 物。而駕八荒。是道也。能見精神而久生。能忘精神而超生。吸気以養精。如金生水。吸風以養神。如木生火。所以仮外。以延精神。漱水以養精。精 之所以不窮。摩火以養神。神之所以不窮。所以仮内。以延精神。若夫忘精神而超生者。吾嘗言之矣。
人勤於礼者。神不外馳。可以集神。人勤於智者。精不外移。可以摂精。仁則陽而明。可以軽魂。義則陰而 冥。可以御魄。
蜣蜋転丸。丸成精思之。而有蠕白者存丸中。俄去殻而蝉。彼蜣不思。彼蠕奚白。
庖人羮蟹。遺一足机上。蟹已羮而遺足尚動。是生死者。一気聚散爾。不生不死。而人横計曰生死。
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臥者。有死病者。有死薬者。等死無甲乙之殊。若知道之士。不見生。故不見死。
人之厭生死超生死者。皆是大患。譬如化人。若有厭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為妖。不名為道。
計生死者。或曰死己有。或曰死己無。或曰死己亦有亦無。或曰当幸者。或曰当懼者。或曰当任者。或曰当超 者。愈変識情。馳騖不已。殊不知我之生死。如馬之手。如牛之翼。本無有。復無無。譬如火水。雖犯火水。不能焼之。不能溺之。
鑑者心也
心蔽吉凶者。霊鬼摂之。心蔽男女者。淫鬼摂之。心蔽幽憂者。沈鬼摂之。心蔽逐放者。狂鬼摂之。心蔽盟詛 者。奇鬼摂之。心蔽薬餌者。物鬼摂之。如是之鬼。或以陰為身。或以幽為身。或以風為身。或以気為身。或以土偶為身。或以彩画為身。或以老畜為 身。或以敗器為身。彼以其精。此以其精。両精相搏。則神応之。為鬼所摂者。或解奇事。或解異事。或解瑞事。其人傲然。不曰鬼于躬。惟曰道于 躬。久之。或死木。或死金。或死縄。或死井。惟聖人能神神。而不神于神。役万神而執其機。可以会之。可以散之。可以禦之。日応万物。其心寂 然。
無一心。五識並馳。心不可一。無虚心。五行皆具。心不可虚。無静心。万化密移。心不可静。借能一。則二 偶之。借能虚。則実満之。借能静。則動揺之。惟聖人能斂万有於一息。無有一物可役吾之明徹。散一息於万有。無有一物可間吾之云為。
火千年。俄可滅。識千年。俄可去。
流者舟也。所以流之者是水。非舟。運者車也。所以運之者是牛。非車。思者心也。所以思之者是意。非心。 不知所以然而然。惟不知所以然而然。故其来無従。其往無在。其来無従。其往無在。故能与天地本原。不古不今。
知心無物。則知物無物。知物無物。則知道無物。知道無物。故不尊卓絶之行。不驚微妙之言。
物我交。心生。両木摩。火生。不可謂之在我。不可謂之在彼。不可謂之非我。不可謂之非彼。執而彼我之則 愚。
無恃爾所謂利害是非。爾所謂利害是非者。果得利害是非之乎。聖人方且不識不知。而況於爾。
夜之所夢。或長於夜。心無時。生於斉者。心之所見皆斉国也。既而之宋之楚之晋之梁。心之所存各異。心無 方。
善弓者。師弓不師羿。善舟者。師舟不師奡。善心者。師心不師聖。
是非好醜。成敗盈虚。造物者運矣。皆因私識執之而有。於是以無遣之。猶存。以非有非無遣之。猶存。無曰 莫莫爾。無曰渾渾爾。猶存。譬猶昔游再到。記憶宛然。此不可忘。不可遣。善去識者。変識為智。変識為智之説。汝知之乎。曰想。如思鬼心慄。思 盗心怖。曰識。如認黍為稷。認玉為石。皆浮游罔象。無所底止。譬覩奇物。生奇物想。生奇物識。此想此識。根不在我。譬如今日。今日而已。至於 来日。想識殊未可卜。及至来日。紛紛想識。皆縁有生。曰想曰識。譬犀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胸中之天地万 物亦然。知此説者。外不見物。内不見情。
物生於土。終変於土。事生於意。終変於意。知夫惟意。則俄是之。俄非之。俄善之。俄悪之。意有変。心無 変。意有覚。心無覚。惟一我心。則意者。塵往来爾。事者。 起滅爾。吾心有大常者存。
情生於心。心生於性。情。波也。心。流也。性。水也。来干我者。如石火頃。以性受之。則心不生。物浮浮 然。
賢愚真偽。有識者。有不識者。彼雖有賢愚。彼雖有真偽。而謂之賢愚真偽者。繋我之識。知夫皆識所成。故 雖真者。亦偽之。
心感物。不生心生情。物交心。不生物生識。物尚非真。何況於識。識尚非真。何況於情。而彼妄人。於至無 中執以為有。於至変中執以為常。一情認之。積為万情。万情認之。積為万物。物来無窮。我心有際。故我之良心。受制於情。我之本情。受制於物。 可使之去。可使之来。而彼去来。初不在我。造化役之。固無休息。殊不知天地雖大。能役有形。而不能役無形。陰陽雖妙。能役有気。而不能役無 気。心之所之。則気従之。気之所之。則形応之。猶如太虚。於至無中変成一気。於一気之中変成万物。而彼一気不名太虚。我之一心。能変為気為 形。而我之心。無気無形。知夫我之一心無気無形。則天地陰陽不能役之。
人之平日。目忽見非常之物者。皆精有所結而使之然。人之病日。目忽見非常之物者。皆心有所歉而使之然。 苟知吾心能於無中示有。則知吾心能於有中示無。但不信之。自然不神。或曰厥識既昏。孰能不信。我応之曰。如捕蛇師。心不怖蛇。彼雖夢蛇而不怖 畏。故黄帝曰。道無鬼神。独往独来。
我之思慮日変。有使之者。非我也。命也。苟知惟命。外不見我。内不見心。
譬如両目。能見天地万物。暫時回光。一時不見。
目視雕琢者。明愈傷。耳聞交響者。聡愈傷。心思玄妙者。心愈傷。
勿以我心揆彼。当以彼心揆彼。知此説者。可以周事。可以行徳。可以貫道。可以交人。可以忘我。
天下之理。小不制而至於大。大不制而至於不可制。故能制一情者。可以成徳。能忘一情者。可以契道。
匕者食也食者形也
世之人。以我思異彼思。彼思異我思分人我者。殊不知夢中人亦我思異彼思。彼思異我思。孰為我。孰為人。 世之人。以我痛異彼痛。彼痛異我痛分人我者。殊不知夢中人亦我痛異彼痛。彼痛異我痛。孰為我。孰為人。爪髪不痛。手足不思。亦我也。豈可以思 痛異之。世之人。以独見者為夢。同見者為覚。殊不知精之所結。亦有一人独見於昼者。神之所合。亦有両人同夢於夜者。二者皆我精神。孰為夢。孰 為覚。世之人。以暫見為夢。久見為覚。殊不知暫之所見者。陰陽之気。久之所見者。亦陰陽之気。二者皆我陰陽。孰為夢。孰為覚。
好仁者多夢松栢桃李。好義者多夢兵刀金鉄。好礼者多夢簠簋籩豆。好智者多夢江湖川沢。好信者多夢山嶽原 野。役於五行。未有不然者然。夢中或聞某事。或思某事。夢亦随変。五行不可拘。聖人御物以心。摂心以性。則心同造化。五行亦不可拘。
汝見蛇首人身者。牛臂魚鱗者。鬼形禽翼者。汝勿怪。此怪不及夢。夢怪不及覚。有耳有目。有手有臂。怪尤 矣。大言不能言。大智不能思。
有人問於我曰。爾何族何氏。何名何字。何衣何食。何友何僕。何琴何書。何古何今。我時黙然不対一字。或 人叩之不已。我不得已応之曰。尚自不見我。将何為我所。
形可分可合。可延可隠。一夫一婦。可生二子。形可分。一夫一婦。二人成一子。形可合。食巨勝則寿。形可 延。夜無月火。人不見我。形可隠。以一気生万物。猶棄髪可換。所以分形。以一気合万物。猶破唇可補。所以合形。以神存気。以気存形。所以延 形。合形於神。合神於無。所以隠形。汝欲知之乎。汝欲為之乎。
無有一物不可見。則無一物非吾之見。無有一物不可聞。則無一物非吾之聞。五物可以養形。無一物非吾之 形。五味可以養気。無一物非吾之気。是故吾之形気。天地万物。
耕夫習牛則獷。猟夫習虎則勇。漁夫習水則沈。戦夫習馬則健。万物可為我。我之一身。内変蟯蛔。外蒸虱 蚤。瘕則亀魚。瘻則鼠蟻。我可為万物。
我之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鉱砂之金。破鉱得金。淘沙得金。揚灰終身。無得金者。
一蜂至微。亦能游観乎天地。一鰕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
土偶之成也。有貴有賤。有士有女。其質土。其壊土。人哉。
目自観。目無色。耳自聴。耳無声。舌自嘗。舌無味。心自揆。心無物。衆人逐於外。賢人執於内。聖人皆偽 之。
我身五行之気。而五行之気。其性一物。借如一所。可以取火。可以取水。可以生木。可以凝金。可以変土。 其性含摂。元無差殊。故羽蟲盛者。毛蟲不育。毛蟲盛者。鱗蟲不育。知五行互用者。可以忘我。
枯亀無我。能見大知。磁石無我。能見大力。鐘鼓無我。能見大音。舟車無我。能見遠行。故我一身。雖有知 有力有音有行。未嘗有我。
蜮射影能斃我。知夫無知者亦我。則普天之下。我無不在。
心憶者猶忘飢。心忿者猶忘寒。心養者猶忘病。心激者猶忘痛。苟吸気以養其和。孰能飢之。存神以滋其暖。 孰能寒之。養五臓以五行。則無傷也。孰能病之。帰五臓於五行。則無知也。孰能痛之。
人無以無知無為者為無我。雖有知有為。不害其為無我。譬如火也。躁動不停。未嘗有我。
釜者化也
道本至無。以事帰道者。得之一息。事本至有。以道運事者。周之百為。得道之尊者。可以輔世。得道之独 者。可以立我。知道非時之所能拘者。能以一日為百年。能以百年為一日。知道非方之所能礙者。能以一里為百里。能以百里為一里。知道無気能運有 気者。可以召風雨。知道無形能変有形者。可以易鳥獣。得道之清者。物莫能累。身軽矣。可以騎鳳鶴。得道之渾者。物莫能溺。身冥矣。可以席蛟 鯨。有即無。無即有。知此道者。可以制鬼神。実即虚。虚即実。知此道者。可以入金石。上即下。下即上。知此道者。可以侍星辰。古即今。今即 古。知此道者。可以卜亀筮。人即我。我即人。知此道者。可以窺他人之肺肝。物即我。我即物。知此道者。可以成腹中之龍虎。知象由心変。以此観 心可以成女嬰。知気由心生。以此吸神。可以成鑪冶。以此勝物。虎豹可伏。以此同物。水火可入。惟有道之士能為之。亦能能之而不為之。
人之力。有可以奪天地造化者。如冬起雷。夏造氷。死屍能行。枯木能華。豆中摂鬼。杯中釣魚。画門可開。 土鬼可語。皆純気所為。故能化万物。今之情情不停。亦気所為。而気之為物。有合有散。我之所以行気者。本未嘗合。亦未嘗散。有合者生。有散者 死。彼未嘗合。未嘗散者。無生無死。客有去有来。郵常自若。
有誦呪者。有事神者。有墨字者。有変指者。皆可以役神御気。変化万物。惟不誠之人。難於自信。而易於信 物。故仮此為之。苟知為誠。有不待彼而然者。
人一呼一吸。日行四十万里。化可謂速矣。惟聖人不存不変。
青鸞子千歳。而千歳化。桃子五仕。而心五化。聖人賓事去物。豈不欲建立於世哉。有形数者。懼化之不可知 也。
万物変遷。雖互隠見。気一而已。惟聖人知一而不化。
爪之生。髪之長。栄衛之行。無頃刻止。衆人見之於著。不能見之於微。賢人見之於微。而不能任化。聖人任 化。所以不化。
室中有常見聞矣。既而之門之隣之里之党。既而之郊之山之川。見聞各異。好悪随之。和競従之。得失成之。 是以聖人動止有戒。
譬如大海。能変化億万蛟魚。水一而已。我之与物。蓊然蔚然在大化中。性一而已。知夫性一者。無人無我。 無死無生。
天下之理。是或化為非。非或化為是。恩或化為讐。讐或化為恩。是以聖人居常慮変。
人之少也。当佩乎父兄之教。人之壮也。当達乎朋友之箴。人之老也。当警乎少壮之説。万化雖移。不能厄 我。
天下之理。軽者易化。重者難化。譬如風雲。須臾変滅。金玉之性。歴久不渝。人之軽明者。能与造化倶化而 不留。殆有未嘗化者存。
二幼相好。及其壮也。相遇則不相識。二壮相好。及其老也。相遇則不相識。如雀蛤鷹鳩之化。無昔無今。
籌者物也
古之善揲蓍灼亀者。能於今中示古。古中示今。高中示下。下中示高。小中示大。大中示小。一中示多。多中 示一。人中示物。物中示人。我中示彼。彼中示我。是道也。其来無今。其往無古。其高無蓋。其低無載。其大無外。其小無内。其本無一。其末無 多。其外無物。其内無人。其近無我。其遠無彼。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喩。不可思。惟其渾淪。所以為道。
水潜。故蘊為五精。火飛。故達為五臭。木茂。故華為五色。金堅。故実為五声。土和。故滋為五味。其常 五。其変不可計。其物五。其雑不可計。然則万物在天地間。不可執謂之万。不可執謂之五。不可執謂之一。不可執謂之非万。不可執謂之非五。不可 執謂之非一。或合之。或離之。以此必形。以此必数。以此必気。徒自労爾。物不知我。我不知物。
即吾心中可作万物。蓋心有所之。則愛従之。愛従之。則精従之。蓋心有所結。先凝為水。心慕物。涎出。心 悲物。涙出。心愧物。汗出。無暫而不久。無久而不変。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攻相剋。不可勝数。嬰児蘂女。金楼絳宮。青 蛟白虎宝鼎紅鑪。皆此物。有非此物存者。
鳥獣俄呦呦。俄旬旬。俄逃逃。草木俄茁茁。俄停停。俄蕭蕭。天地不能留。聖人不能繋。有運者存焉爾。有 之在彼。無之在此。鼓不桴。則不鳴。偶之在彼。奇之在此。桴不手。則不撃。
均一物也。衆人惑其名。見物不見道。賢人析其理。見道不見物。聖人合其天。不見道。不見物。一道皆道。 不執之即道。執之即物。
知物之偽者。不必去物。譬如見土牛木馬。雖情存牛馬之名。而心忘牛馬之実。
薬者雑治也
勿軽小事。小隙沈舟。勿軽小物。小蟲毒身。勿軽小人。小人賊国。能周小事。然後能成大事。能積小物。然 後能成大物。能善小人。然後能契大人。天既無可。必者人。人又無能。必者事。惟去事離人。則我在我。惟可即可。未有当繁簡可。当戒忍可。当勤 惰可。
智之極者。知智果不足以周物。故愚。辯之極者。知辯果不足以喩物。故訥。勇之極者。知勇果不足以勝物。 故怯。
天地万物。無有一物是吾之物。物非我物。不得不応。我非我我。不得不養。雖応物。未嘗有物。雖養我。未 嘗有我。勿曰外物。然後外我。勿曰外形。然後外心。道一而已。不可序進。
諦毫末者。不見天地之大。審小音者。不聞雷霆之声。見大者亦不見小。見邇者亦不見遠。聞大者亦不聞小。 聞邇者亦不聞遠。聖人無所見。故能無不見。無所聞。故能無不聞。
目之所見。不知其幾何。或愛金。或愛玉。是執一色為目也。耳之所聞。不知其幾何。或愛鍾。或愛鼓。是執 一声為耳也。惟聖人不慕之。不拒之。不処之。
善今者。可以行古。善末者。可以立本。
狡勝賊。能捕賊。勇勝虎。能捕虎。能克己。乃能成己。能勝物。乃能利物。能忘道。乃能有道。
函堅。則物必毀之。剛斯折矣。刀利。則物必摧之。鋭斯挫矣。威鳳以難見為神。是以聖人以深為根。走麝以 遺香不捕。是以聖人以約為紀。
瓶有二竅。水実之。倒瀉。閉一。則水不下。蓋不升則不降。井雖千仞。汲之水上。蓋不降則不升。是以聖人 不先物。
人之有失。雖己受害於己失之後。久之。窃議於未失之前。惟其不恃己聡明。而兼人之聡明。自然無我。而兼 天下之我。終身行之。可以不失。
古今之俗不同。東西南北之俗又不同。至於一家一身之善又不同。吾豈執一豫格後世哉。惟随時同俗。先機後 事。捐忿塞慾。簡物恕人。権其軽重而為之。自然合神不測。契道無方。
有道交者。有徳交者。有事交者。道交者父子也。出於是非賢愚之外。故久。徳交者。則有是非賢愚矣。故或 合或離。事交者。合則離。
勿以拙陋曰道之質。当楽敏捷。勿以愚暗曰道之晦。当楽軽明。勿以傲易曰道之高。当楽和同。勿以汗漫曰道 之広。当楽要急。勿以幽憂曰道之寂。当楽悦豫。古人之言。学之多弊。不可不救。
不可非世是己。不可卑人尊己。不可以軽忽道己。不可以訕謗徳己。不可以鄙猥才己。
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天不能冬蓮春菊。是以聖人不違時地。不能洛橘汶貉。是以聖人不違俗。聖人不能使手歩足握。是以聖人不違 我所長。聖人不能使魚飛禽馳。是以聖人不違人所長。夫如是者。可動可止。可晦可明。惟不可拘。所以為道。
少言者不為人所忌。少行者不為人所短。少智者不為人所労。少能者不為人所役。
操之以誠。行之以簡。待之以恕。応之以黙。吾道不窮。
謀之於事。断之於理。作之於人。成之於天。事師於今。理師於古。事同於人。道独於己。
金玉難捐。土石易捨。学道之士。遇微言妙行。慎勿執之。是可為而不可執。若執之者。腹心之疾。無薬可 療。
人不明於急務。而従事於多務他務奇務者。窮困災厄及之。殊不知道無不在。不可捨此就彼。
天下之理。捨親就疎。捨本就末。捨賢就愚。捨近就遠。可暫而已。久則害生。
昔之論道者。或曰凝寂。或曰邃深。或曰澄徹。或曰空同。或曰晦冥。慎勿遇此而生怖退。天下至理。竟非言 意。苟知非言非意。在彼微言妙意之上。乃契吾説。
聖人大言金玉。小言桔梗芣苢。用之当。桔梗芣苢生之。不当。金玉斃之。
言某事者。甲言利。乙言害。丙言或利或害。丁言倶利倶害。必居一於此矣。喩道者不言。
事有在事。言有理。道無在道。言無理。知言無理。則言言皆道。不知言無理。雖執至言。為梗為翳。
不信愚人易。不信賢人難。不信賢人易。不信聖人難。不信一聖人易。不信千聖人難。夫不信千聖人者。外不 見人。内不見我。上不見道。下不見事。
聖人言蒙蒙。所以使人聾。聖人言冥冥。所以使人盲。聖人言沈沈。所以使人瘖。惟聾則不聞声。惟盲則不見 色。惟瘖則不音言。不聞声者。不聞道不聞事不聞我。不見色者。不見道不見事不見我。不音言者。不言道不言事不言我。
人徒知偽得之中有真失。殊不知真得之中有真失。徒知偽是之中有真非。殊不知真是之中有真非。
言道者如言夢。夫言夢者曰。如此金玉。如此器皿。如此禽獣。言者能言之。不能取而与之。聴者能聞之。不 能受而得之。惟善聴者。不泥不辯。
円爾道。方爾徳。平爾行。鋭爾事。
《仙学研究舎》 THE INSTITUTE OF INNER ELIXIR
http://www2s.biglobe.ne.jp/~xianxue/
Input by Kazejiro